欧宝ob·(China)官方网站入口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解放军报》: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党员张学海——
“把眼前的事做好”

发布时间:2018-07-11

  人物小传:张学海,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以下简称一机集团)首席技师,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岁,他成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最年轻的技术能手;29岁,他成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39岁,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落户……张学海不断刷新着该集团的纪录。

  干别人干不了的活,动别人不敢动的刀。张学海很“神”,“神”在一双手,稳、准、巧,只要拿起锉刀,操作干净利落;张学海很“神”,“神”在一双眼,明、锐、灵,只要盯准目标,结构图便浮现在脑海。

  从事钳工行业20余年,张学海累计编写了20余万字的《技能人员岗位工作标准汇编》等相关资料,广泛应用于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和考核中。他总结的“推弹机三步动态调整操作法”“高精度加工操作法”等操作技能,使职工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在一机集团,大家认为张学海是靠得住的技术“大师”,有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

  那年,一机集团担负国家某型战车研制任务。关键零部件的成型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动力性能。张学海临危受命,承担技术攻关任务。从未接触过此类模具的他,像是着了魔,在机器前一趴就是一整天。为了判断配合间隙,他把100多个刀齿一一拆下,反复拆装、分析、研磨,最终把所有的模具间隙控制在0.01毫米以内,一举攻克了成型技术难关。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这型战车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去年,一台即将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战车出现故障。

  来到故障现场,张学海不顾身体不适,弓着腰一头钻进了车体。等到故障排除爬出车体时,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衣服。

  当天晚饭,还没吃上几口饭的张学海突然扔下筷子,再次返回了维修现场。“装备要出国参赛,必须保证最佳状态。”经过数十次的钻车测量、装拆试验,他进一步消除了误差和隐患,确保了战车各项性能的发挥。

  细数这些年的成果,张学海淡淡地说:“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热爱钳工这一行。”

  老师傅有一句顺口溜:“车工怕车杆儿,钳工怕打眼儿。”想要成为一名好钳工,必须做到钻孔的孔距保持在0.05毫米以内,并熟练使用各式各样的加工工具。张学海为了练就这手绝活,可是吃了不少苦。

  26年前,张学海作为包头市技校钳工毕业生第一名,来到一机集团。面对形形色色的零件和机床,张学海暗下决心,“要做一名响当当的技术能手”。

  当学徒的日子里,张学海天天“泡”在生产一线。从划线到设计加工,从车、铣、铇、磨到部件装配,每一道工序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工友的印象里,这个话不多的小伙子,白天闷头在油腻腻的工作台前锯、锉、量,磨坏了90多把锉刀;夜晚痴迷于机械制造钻研学习,写下了一本本的读书笔记。

  如今,他仅凭一双眼睛、一把锉刀,平面加工就能精确到0.002毫米。

  岁月流逝,当初那个跟在师傅身后的张学海,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傅”。

  张学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掌门人”,张学海把生产设备搬进了教室,进行现场授课。他培养出百余名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才,这些工匠已成为各领域的技术骨干,活跃在工厂的生产一线。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把知识传授给更多人,这不正是传承工匠精神嘛!”张学海说到了,也做到了。

查看原文

关闭窗口
永远与客户在一起——北重集团北方股份售后服务纪实2018-07-10
特能集团 朱玉红:七月,革命的丰碑2018-07-10
江麓集团:微党课上展风采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