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ob·(China)官方网站入口
> 责任与创新 > 兵工论坛

淮海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何清:让刘伯承工厂精神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2020-12-22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作为人民兵工精神的谱系之一,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打赢”的刘伯承工厂精神,从黄崖洞兵工厂发端,在刘伯承工厂时期形成,经过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现已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三个一切”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人民兵工牺牲、担当、创新的“三种精神特质”,始终激励着淮海集团的兵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新时代战略定位和发展发针,在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打赢”,集中体现了兵工人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这是刘伯承工厂精神的核心要素

  牺牲精神在企业所处地域文化上就有充分体现。淮海集团地处山西长治,这方热土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八路军在这里从抗战伊始的4万余人发展到百万雄师出太行。太行精神的首要内容就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八路军将士和一大批根据地干部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

  牺牲精神在兵工先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刘伯承工厂时期,兵工先辈坚持昼夜生产,充满了“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工房就是战场,机器就是刀枪”革命热情,他们不计时间、不讲报酬、主动加班加点,忘我劳动,千方百计改进工具、设备、生产效率成倍增长,涌现出了大批的生产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体现了为了战争前线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

  牺牲精神在当代兵工人身上进一步传承和弘扬。2020年7月14日,《人民日报》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量具钳工周建民--毫厘之间 定量乾坤”为题,报道了淮海集团钳工周建民的先进事迹。作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周建民38年默默奉献在兵工技能操作第一线,共完成1.5万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周建民、谷崇光、师清方、刘波、杨兴隆……,以这些高层次人才为代表一个个兵工人,始终传承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打赢、一切为了实战”的刘伯承工厂精神,为兵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打赢”,集中体现了兵工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这是刘伯承工厂精神的重要特质

  兵工人的担当体现在军工生产上。刘伯承工厂时期,通过技术革新和改造,兵工二厂生产的82迫击炮弹在设备不变、原材料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产量增长2.6倍。在开展立功竞赛运动的14个月里,共生产炮弹大约34万发,平均每发成本降幅35%。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上级安排工厂5种产品的战备生产任务,广大职工日夜奋战,82无后坐力炮杀爆弹由于质量好、精度高,在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被人民解放军誉为“立功弹”、“英雄弹”。

  兵工人的担当体现在危险时刻中。2019年10月,中央电视台《军武零距离》栏目播出了对淮海集团炮导专家谷崇光的采访,谷老讲到有一次做试验,炮弹没有炸还在嘶嘶冒烟,他就说了一句“弟兄们,该是我们上了”。一句话,令人泪目。还有引信功臣师清方,2002年7月,为了攻克某重点科研项目存在的技术难题,他头顶风险、肩扛责任,在第一时间就想好了解决的方案,火速安排人员实施。连续10多天,不分昼夜地工作,终于将难题攻克,产品试验取得了成功,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即使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仍然老骥伏枥、退而不休,为企业努力和奉献了10多年。

  兵工人的担当体现在家国情怀里。淮海集团从历史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积极构建“一家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辈子,感动自己,影响他人,振兴淮海”的家文化体系和“屈指成拳、同频共振、荣辱共担”的团队理念,坚持以成败论英雄,以质量安全论高低,以廉洁论成败,以绩效论奖惩。2020年12月5日,在山西太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淮海集团《传承红色基因 补牢军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之“钙”》的做法,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同志进行了汇报,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打赢”,集中体现了兵工人兴军强国的创新精神,这是刘伯承工厂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从“中国第一枪”到“世界第一枪”,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在黄崖洞兵工厂诞生的“八一式马步枪”,被誉为“中国第一枪”。今天的淮海集团兵工人,传承这种创新的红色基因,在“世界第一枪”电磁枪武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企业坚持知定位、明职责、勇担当、善作为、干成事,坚持产品为王、能力为纲、体系为要、人才为本,把产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由常规产品向智能化产品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科技引领,持续提升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

  从“三大创造”到“六条生产线建设”,创新的能力从未中断。当年的兵工先辈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兴办兵工厂,创造了“缸塔法”制造硫酸、“窑炉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坩埚炼铜锌”等“三大创造”。今天的淮海集团在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融入集团公司装备研发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结合产品结构加快“六条生产线”建设,实现六条线的互联互通,提升先进的加工制造装配新能力,努力建成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示范区。

  从“太行山上一面旗”到“全国文明单位”,创新的成果从未终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淮海集团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旗”。近年来,企业发挥党建工作“定盘星”“定海神针”作用,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集团公司重点工作细化分解,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清晰、责任到位。坚持体系化作战,工作思路向体系化谋划转变、组织形态向体系化构建转变,系统配置资源向体系化支撑转变。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成体系提升管理能力,推动公司管理全面进步。始终把员工装在心上,员工收入近四年增加了三分之二以上。

  面向未来,淮海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人民兵工精神,践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打赢”刘伯承工厂精神,坚持信仰的力量大于利益的力量,坚持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坚持人的力量大于物的力量,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兵器工业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新贡献!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凌云集团关心关注境外公司疫情防控
党课激发“心”动力 晋西集团开展“党课开讲啦”讲党课比赛
北化研究院集团庆阳化工:技能人才助“庆化制造”升级
集团公司科技委量子科技研讨会在京召开